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资讯 >>中医养生

健康资讯

中医养生

【节气养生】处暑至、凉风起,适度运动避免秋乏

发布时间:2021-08-23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微信图片_20210909151733.jpg

  8月23日,我们将进入第十四个节气——处暑。

  “处(音楚)”有“消止、隐退”之意。处暑指暑气至此而逐渐消退。天高云淡,凉风初起,北方的人们会感受到由夏转秋的凉意。

  处暑时节,我们就来聊一聊秋季养生之道。

  01 避秋燥

  秋季燥气当令,容易犯“燥病”,俗称秋燥。燥邪干涩,易伤津液;易伤娇肺。

  初秋尚热,燥而偏热常病温燥。深秋气寒,燥而偏寒多发凉燥。

  处暑之后,天气尚热,当避温燥。以清淡饮食多喝水,清淡甘润养阴为主,多食新鲜水果蔬菜。

  进入处暑后,北方天气,日间仍有高温,夜间逐渐凉爽。处暑后的余热,我们称为“秋老虎”。

  古谚“处暑天不暑,炎热在中午”。所以中午仍应注意避免高温日晒。晚上应注意及时盖被,避免睡觉着凉。

  02 畅情志

  处暑之后,暑热退去,没有热扰心神,但易产生悲伤的情绪,俗称“悲秋”,不利于人体健康,所以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,调畅情绪,使神志安宁,情绪安静。

  保持从容、平和、愉悦的心态。避免发怒,静心养神,安静性情,切忌悲伤,避免情绪大起大落,平常可听音乐、练书法、钓鱼等以安神定志。

  天气好的时候,宜室外活动,看看秋高气爽、天高云淡。

  03 调饮食

  初秋处暑,天气转凉,食欲好转,谨慎贴秋膘。以免太多的肉类高蛋白食品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胃肠功能。

  处暑之后,早晚温差大,肠胃易受冷热刺激,易痉挛,产胃酸多,抵抗力、适应性下降,易胃痛、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。

  饮食宜清淡温和,偏于滋润。常喝粥,多吃汁液丰富的蔬菜水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的功效,补充津液。

  可适当吃些滋阴润燥之类的食物,比如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百合、莲藕、荸荠、梨子等,有利于养肺。少吃煎炸食物,以防秋燥。

  处暑时节,仍觉心气浮躁,或心火上浮,失眠、烦躁者可适当用酸味以帮助收敛浮火。比如,可吃些山楂、醋等,以酸味收敛阳气。

  不宜过早进行温补。少吃羊肉、烧烤等温热之物。少吃韭菜、葱、姜、蒜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。

  另外,注意腹部保暖,晚上睡觉盖好被子,避免暴露腹部,以免损伤脾胃,发生胃痛呕吐,腹痛腹泻。

  04 适劳逸

  处暑之后,天气转凉,运动锻炼可适度增加,以户外运动为主,可以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力。

  老年人运动要以“不累”为标准,以免加重秋乏。运动锻炼时间适合选在早晚。

  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,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去户外活动。

  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,可根据个人体质,登山、慢跑、郊游,老年人可以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为主。

  05 慎起居

  处暑时节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,人体阴阳随之转换,每日需增加睡眠以保持精神。

  晚上可提早入睡,并坚持午睡。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、脑血管病的发病率。因此,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,又符合养生道理。

  年轻人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,同时也可以减少“秋困”的出现。

  天气由热转凉,适当“秋冻”正当时,添衣不宜过快过多,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,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,既可以帮助收敛阳气,又有利于提高抗寒能力。

  但是,秋季寒热交替常很迅速,老年人尤其要特别留意温差变化,适当添衣防凉,避免肺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作。

  居室白天多开窗,使空气流动,以荡涤室内湿浊之气。

 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个秋季养生保健小方法。

  # 菊花百合大枣枸杞粥

  菊花是秋天的“花中仙子”。功效疏散风热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,对高血脂、高血压、亚健康等慢性疾病,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

  百合功效养阴润肺,清心安神,补肺阴清肺热,止咳化痰,养心阴清心热,宁心安神,养胃阴清胃热等。

  大枣功效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,养心补脾,保护胃气。

  枸杞子滋补肝肾,明目,益精血。

  秋季此四物熬粥,可滋补五脏,清热润燥。为秋季调补之佳品。尤宜于初秋,秋燥偏于温燥,心神不宁,脾胃不和,脏腑虚弱者。

  # 百合莲子汤

  适量百合、莲子、冰糖熬汤、熬粥。

  莲子有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止带,养心安神之功效,尤宜于调和心肺脾肾,不腻不燥。

  # 茯苓山药粥

  茯苓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;山药益气养阴,补脾肺肾。

  秋季多燥,对于痰湿较重的人来说,是祛湿的好时候。

  脾虚湿盛者,可在此节气以茯苓、山药等食材洗净炖粥以健脾和胃燥湿,为秋季健脾祛湿之佳品。

  作者介绍:李金辉

微信图片_20210909145032.jpg

李金辉

副主任医师

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

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,主修心血管疾病。注重整体,专于辨证,古为今用,以中驭西,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。

  出诊地点:

  门诊部二层 中医科门诊

  出诊时间:

  周二上午(专家门诊)

  周四全天(普通门诊)